2014年2月27日星期四

關於斬劉事件,讓我想說的



1
上份工後,從事現職財經記者,已有三年,已很少在這裏寫東西。過往有看這博的讀者也知道,離開上份工後,也不知道想做什麼,有四個月混混厄厄,也沒怎麼找工作,把這個狀態寫在博上,任職的機構有人看了,找我面試,上工至今。

任職機構的人事變動極快,歷盡多次洗牌,當時看這個博推薦的人,面試我的三個上司,也都早離職了,很多還是被迫離開的。

少在這裏寫文,除工作生活狀態有變外,主要原因,是工作中寫股市,政策分析,邏輯性強,論證過程要推敲。而這裏向來寫嚴肅議題都是天馬行空,興之所致。同一議題,如果分析方式,用詞、文風都人格分裂,無疑不妥,也影響揾食行文思路。

這幾年的政經大事,風起雲湧,我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路,其實很多和揾食文章不衝突,寫在這裏也無妨,但總是沒有了以往的那種熱衷。

然而,斬劉事件,讓我有想在這裏寫一些東西的欲望。

2
225日晚,斬劉事件發生前一天,與一個即將離職同事,在尖沙咀酒吧坐至翌日淩晨四點多。

同事是讀新聞出事,在行業裏的履歷亮麗,他說,他離開的原因之一,是想做“占中”。如果留在財經,他無法跟政治新聞,所以要離開。做“占中”,反二十三條,這是他的使命。

酒到酣時,從一個財經記者口中,聽到這樣的熱血言語,只能說聲“敬重。”

酒吧中,旦戈時事,從APEC到梁選舉,習部署、路線圖,從公司政治,到各大傳媒,提到明報“有頭巾氣”

五個小時後,斬劉事件發生,回想這些對話,倍感沉重。

3
關於斬劉,我的角度比較特別,想到的,是政治權貴對知識份子、言論自由的迫害,從聞一多、儲平安以來,一脈相承。

斬劉,有無政治背景?也許沒有,但不影響案件政治迫害的走向。

香港近年傳媒血案從未告破,相信此案亦不例外。

傳媒涉及面廣,涉及案件必然錯綜複雜,如要破案,需要投入尋常案件十倍、百倍的資源;而當面對背後政治格局,需要破局時,更需要政治勇氣。

而警方從來均以普通治安案件處理,由警區重案組負責,負責人最多去到總督查級別,能破案真是有鬼了。要破劉案,至少需要助理署長級別,以專案組task force形式處理,才有希望。當局根本就不想破案。


4
看到中大新聞系學生對劉案的宣言,雖然覺得幼稚青澀,但有感動,他們心中有團火。

關於“心中是否還有火”的問題,在25日晚上也有涉及。

上市公司很多黑幕,尤其民企,騙錢、假帳比例極高。

行內的財經記者,如果是負責報導上市公司的,多數選擇回避,視而不見,或者不會去特意揭開。

作為一個記者,只為交差,而不是想要真相,自然是心中已經無火。但作為一個明智的記者,如果揭黑,會影響與上市公司和公關公司關係,影響“收料”,更為重要的是,很多記者的歸宿是公關公司,這樣做是自斷米路。

我不和上市公司打交道,也沒有想過將來要幹什麼,對揭黑沒什麼包袱,反而覺得,能從沉悶的分析文章中跑出去,很好玩。

揭黑,尤其在內地揭黑,其實有危險性。我試過在解放軍辦的地下賭場放蛇,試過被十幾個公安抓上公安局問話十小時,也試過假扮成供應商,向公司管理層套話,最後讓公司停牌,等等。

25日晚上,也有問到,我的使命是什麼。

我無言以對。

5 条评论:

匿名 说...

量子,人人心中都有火的社会,是一个可怕的社会;人人心中都无火的社会,是不存在的;我在工厂做工程师的时候,注意到一个现象,有一些质量问题导致工厂返工甚至客户退货,但是,员工,工程师,主管,经理都选择容忍,问题继续累积,有一天发生一个大事件,情势推动,有影响力的某人拍案而起,大家都响应了,行动终于带来了改变。祝平常心,平静心。

Benjamin Graham 说...

火, 我剛畢業第一份工無, 到轉行入了自己想入的金融, 火來了, 但發現所有事其實只要動搖到既得利益集團, 單憑個人之力, 甚至加上幾個上級支持, 也多數途勞無功的

最近入了中資後, 更有這種感覺, 主子心態太強, 安安份份, 公司總會巧立名目派錢, 有時說多一句無關痛癢的話, 其他人竟會覺得是 "唔識醒目", 現在工作到第9個年頭, 心真係愈來愈只想搵而已

BTW, WELCOME BACK, 不論你寫什麼, 由你分享項目管理年代開始, 很喜歡看你的分析, 非常有啓發性

尤其最近3d列印如火如荼, 更想起你的文章

量子 说...

那你应该看一下我写的华润,实话说,我觉得写得不错。华润的报道和分析,香港和内地的我都有看,但都没有我这篇的深度。香港的是写不来,内地的是不敢写。

Benjamin Graham 说...

同意, 看完後真的非常有想法. 我年前曾到過華潤的經理人大會, 上萬個經理人聚首東部華僑城, 當時我公司就在旁邊會議大樓. 感覺人多, 但感覺和其他國企沒有什麼兩樣...
我朋友是香港怡和系超市的COO, 他說最近比較留意的對手是759 和 一田 連佳寶也有留意 和黃系是當然老對手 開始不太重視JUSCO 但有趣的是, 華潤系甚至不被他看作對手

香港許多財經記者的分析都忽略了政策面, 或執錯了政策面, 當然更多是與相關機構公關有了共識, 有些看通了也不會寫或待"適當"時候才寫, RQFII QFII 沪港通 等等, 分析都太表面, 行內根本不會理會

Benjamin Graham 说...

量子
不知你有沒有留意花样年, 更加有趣